鴻蒙初辟,上古蒼茫。天賜安徐,地賦舒祥。
大海東屏,中原西望。北臨齊魯,南連淮江。
襟山攜水,汴泗交暢。物阜民豐,思達氣爽。
文喧武赫,王者氣象。千秋古彭,泱泱漢邦。
徐州古稱彭城,是漢王朝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是先民理想的生息之地。禹分天下,徐州為九州之一。夏商時期為大彭國。兩周時期,先屬徐、宋,后歸齊、楚。秦漢之際,西楚霸王項羽號令天下,都彭城。兩漢時期,中央政權先后封楚國、彭城國、下邳國于此。漢代以降,徐州一直是我國東部區域性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和南北文化交匯之地。
徐州文物資源豐富,擁有眾多的新石器時代和商周遺址、規模宏大的兩漢王侯宗室陵墓、完整的明代地下城以及無數的珍貴文物。它們見證著先祖的勞作、百姓的安康、兵武的豪勇、王侯的奢華。在這里,我們可以撫摸歷史,展望未來。
第一部分 東方唱曉
徐州位于沂、沭、泗河下游,地處魯南丘陵與蘇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一萬年前的新沂何山頭舊石器時代遺址就發現有古人類活動遺跡。新石器時代這一區域屬于海岱文化圈,經歷了北辛、大汶口、龍山文化的演進過程,尤其是大墩子、劉林、梁王城、花廳等遺址發現規模較大的史前聚落或墓地,共同演繹了黃淮流域東夷文化的文明化進程,也是中國史前考古的重要發現。
第二部分 彭暉徐曜
夏、商、周時期是中國古代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展階段。
從夏至商早期,徐州地區為東夷土著岳石文化的范圍。堯封黃帝的后裔彭祖建立大彭氏國,禹封伯益之子若木建立徐國,都是東夷土著的重要方國,與中原王朝時戰時和,最終融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潮流。東周時期,彭城為宋國的東方要邑,先后受到齊、楚等大國的攻伐,楚文化對其影響最深。
徐州地區大量商周時期的聚落遺址顯示了這一時期多樣的文化面貌。
第三部分 漢并天下
秦始皇兼并六國,建立起專制集權的中央帝國,彭城設縣。秦末,起義風暴席卷全國,西楚霸王項羽不居關中而都彭城,王九郡,號令天下。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最終在楚漢戰爭中戰勝項羽,建立西漢帝國。后人所稱的“漢文化”、“漢人”、“漢學”,皆源于這個長達426年的朝代。公元前201年,劉邦將故鄉這片富庶的戰略要地分封給同父異母弟劉交,都彭城,自此,以徐州為中心的楚國建立。西漢時期,先后歷十二代楚王,東漢時期,先后歷一代楚王、五代彭城王。兩漢時期,徐州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得到全面發展。
第四部分 鎖鑰雄鎮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徐州作為南國屏藩,北門鎖鑰,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晉承三國曹魏建制,設徐州刺史治彭城。南北朝時期,彭城郡“其地倏南倏北,畛(zhen)域靡(mi)定。”
隋唐至宋元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進入鼎盛期。隋初置徐州總管府,唐代先后置徐泗濠、武寧軍和感化軍節度使。五代、北宋置武寧軍節度使。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州一度改為武安州,彭城縣撤并入州。隨著京杭運河的開通,這一時期,徐州河山郁盤,汴泗交流,交通和軍事地位日益加強。
第五部分 史河無盡
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和最后階段。徐州因其軍事位置仍有“屹然重鎮”之稱。明永樂十三年(1415)京杭運河暢通,“千艘萬舸,晝夜罔息”,徐州作為漕運的重要節點,“所關國計民生甚巨且重”。
徐州城歷來飽受水患之苦,尤其是明天啟四年(1624),黃河決口,洪水入城,三年方退,全城盡被泥沙掩沒。崇禎元年,兵備道唐煥修復舊城,與明初洪武城雷同且基本重合,清代沿用并進行修繕,民國時期被拆除。
近年的考古成果,見證了徐州“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的疊城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