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采石場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采石遺址的基本單元為露天石坑,在開山取石的過程中,工匠們巧妙地利用山石走勢、石裂隙及山石的紋理等自然條件開采石料。采石場遺址的主要采石開鑿工藝與徐州西漢王陵及中型墓葬等內封石的開鑿工藝相近,遺留的開鑿工具也具有明顯的漢代風格,特別是一些采石坑內的大量陶器殘片及“五銖”錢幣的出土,證明該采石遺址的時代為西漢,可能延續至東漢初期。徐州西漢楚王墓眾多,均使用大型塞石封堵,中型墓葬多用條石封填,在此之前卻一直沒有發現采石遺址。在開山取石的過程中,工匠們巧妙地利用山石走勢、巖石裂隙及山石的紋理等自然條件開采石料。開采的石料長1.2 - 3米,寬0.7 - 1.4米。從發掘清理情況分析,漢代采石工藝有幾種: 一是根據山石大小及走勢,稍加修整,在周圍鑿出楔窩,塞以鏨、楔等物,敲擊取石。二是順著巖石走向,選擇石質較佳處,在長方形石料四周開鑿溝槽。達到預定深度后,再從兩側或四側向石料內對鑿楔窩,填以鏨、楔等,敲擊撐裂取石。采石坑內有采石殘留的碎石,碎石中夾雜有鐵屑,多數已銹結成小圓球狀。在一些石坑中還發現有采石工具,如寬鏨、扁鏨、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