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對土山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這里曾經是小屁孩團泥彈、摔泥巴的地方,曾經是老人們壘鍋熗,搪爐子所需紅土的絕佳來源地;這里曾經有工廠、有村莊,是一家幾代人蝸居一起、其樂融融的地方。
20世紀30年代的土山
20世紀80年代的土山
關于土山,徐州人都能講的出那個“以訛傳訛”得來的動聽故事,相傳秦朝末年,謀士范增助項羽推翻秦王朝,深得士卒愛戴,死后士卒為其負土筑墓,形成土山。而《魏書 地形志》、《水經注》及方志等更是記載土山為高冢戍、亞父冢、范增墓,人們似乎不應該再懷疑土山就是亞父冢。
然而,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一次無意間的取土改寫了這一切。
2017年,我們將要見證的更多……
土山漢墓的考古工作從上世紀60年代末至今,已斷續進行了近半個世紀。如今的土山漢墓作為徐州兩漢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已經成為徐州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徐州地區唯一一處保存較好且對外開放的東漢諸侯王墓。高大的封土、上千塊的墓葬封石、完整的墓室、精美的文物等無一不在昭示著東漢彭城王的王家氣派。這里環境優雅,綠樹成蔭,環游其間,體會歷史的厚重和滄桑,不可不謂人生一大樂趣。
2004——2007年是土山二號墓發掘的第一階段。
2004年,土山二號墓獲國家文物局批準正式進行考古發掘,主要是墓室以上封土部分的發掘,這個工作一直持續了近3年的時間,到2007年才算基本完成。與中國古代常見的較為純凈的墓葬封土不同,土山漢墓的封土極為雜亂。其黃灰色夯土中夾雜著大量的漢代筒瓦、板瓦、瓦當、陶器殘片及竹木器殘片等,更為罕見的是封土中發現了大量西漢時期的楚國封泥(注:封泥作用似今天的信戳,是古代緘封簡牘鈐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驗物,主要流行于秦漢時期)。大量封泥的發現對于研究兩漢時期的社會狀況極為重要,考古工作者如獲至寶,對于封土的發掘細致入微,對于外運土方都要經過多次篩選甄別。到目前為止,土山封土中已獲封泥4500余方,包括官印封、私印封及無字封等,時代幾乎與西漢楚國相始終。
封泥
第一,清理墓道。發現墓門外有兩道封門設施,北側一道封門由打磨光滑的長方形塊石封堵,緊鄰南側有一道砌筑整齊的磚墻封堵,墓道兩側各有一個耳室,墓道壁上殘存有分布密集的長方形淺龕。從發掘情況可以判斷,土山二號漢墓有明顯的二次打開現象。
封門石墻
墓道壁上的淺龕
第二,清運墓室上部封石。封石南北縱向成排放置疊壓于墓室之上,共有4層,每層16排,每排16—21塊不等,總計有1100余塊封石。這些封石以方形為主,邊長90—100厘米,厚28—40厘米,其表面均有清晰的加工鏨痕。一些封石上留有開鑿的楔窩,多數封石上留有刻銘,記載著工匠的姓名或封石的擺放位置等信息。因時間久遠,加上磚券墓室坍塌,封石多已殘斷,考古工作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修復保護工作。
第三,清理盜洞。在一個從穿過近20米的夯土、穿過4層封石、進入主墓室的盜洞內,考古發現30余片銅縷玉衣片和兩片銀縷玉衣片。可以證明,土山二號墓中至少埋葬了兩位死者。
至此,土山漢墓封土、封石的發掘工作基本完成,即將進入墓室清理工作。正如專家所言“土山發掘工作進入了新的精細化階段,要做好考古發掘、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公眾宣傳等多部門協同并進工作”。2017年3月14日,徐州博物館組織召開土山二號墓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請專家組檢查前一階段發掘成果,論證下一步發掘計劃。對于土山漢墓這樣一個重要的考古發掘項目,會上,專家們都說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