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大馬路小學第六屆健康節“運動與健康”周啟動的第一天,徐州博物館社會服務部張輝老師走進大馬路小學,以“中國古代體育運動”為主題展開了博物館課程的第六期課程,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次神奇的體育運動穿越之旅。
張老師從體育的起源談起,借助豐富的圖片,精彩的故事使同學們了解了體育起源于勞動、娛樂、戰爭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秋千、雜技、拔河、擊壤等運動名詞讓同學們大開眼界。古人從“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自然哲理中所獲得的運動啟示更是讓同學們感嘆社會文化對體育運動的促進作用。
隨后,張老師結合文物、史籍中的內容介紹了射御、武藝武學、球類競技三大類體育活動,重點闡釋了“蹴鞠”運動的起源與發展。“蹴”意為“踢;“鞠”是一種皮制的球。我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蹴鞠游戲。漢代曾有人寫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體育專業書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體育專業書籍。東漢李尤的《鞠城銘》記錄了蹴鞠比賽的場地、規則,呈現了漢代足球分隊比賽以及裁判執法的規則,表明當時就已具備了現代足球運動的比賽規模。到了唐代,球的制作技術有改進,出現了充氣的足球和用八片皮子縫合起來的皮鞠。唐代還有了女子足球,現藏于上海博物館的杜堇《仕女圖》就生動展現了女性蹴鞠的情景。到了宋朝,出現了足球表演,更是讓蹴鞠運動走向了繁盛。
經過本次課程,同學們了解了中華傳統體育之美,感受到古人在勞作之余的生活智慧。上午的博物館課程是對中國體育運動的追本溯源,是一次穿越之旅。而下午的運動會將會見證同學們在賽場上的拼搏與進取。當健康節與“中國古代體育運動”相遇,怎一個“妙”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