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江蘇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對賈汪廟臺子遺址考古發掘工作進行驗收。專家組一行實地考察了發掘現場,認真觀看了遺址出土文物與標本,認真聽取了考古隊的匯報,并檢查了考古發掘資料。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廟臺子遺址是蘇北沂沭泗流域非常重要的一處商周時期遺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整個考古發掘過程科學規范,遺跡清晰明確,發掘資料規范有效,同意通過驗收。
同時專家對該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進行了熱烈討論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首先,自上世紀90年代始,蘇魯豫皖四省考古學課題提出,考古工作者在這一區域開展了大量考古工作。徐州地區黃泛嚴重,古遺址尤其是商周時期遺址保存較少,長期以來文化面貌不清。徐州博物館近些年來在沂沭泗流域開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廟臺子遺址就屬于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雖然遺址面積不大,但發現的三期遺存非常重要,尤其是遺址第二期的紅燒土聯排式房址,比較少見。第二,從考古發掘材料看,廟臺子遺址第一期應該是商晚期,第二期應該是西周早期,兩期之間文化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或許是人群發生變化的緣故。第三,廟臺子遺址第二期紅燒土房址的廢棄原因應重新定位,可能與火災有關,該期房址墻體、居住面、門道、陶器等保存較好,需要做好有效保護。
廟臺子遺址位于徐州市賈汪區大泉街道徐州市第七中學南側,為一處商周時期的遺址。該遺址1959年由南京博物院調查發現并命名,西周時期的遺址面積約4500平方米,其中核心區面積約2500平方米,西周時期的文化堆積豐富,厚1.5-2.8米。徐州博物館(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曾于2002年、2010年于遺址臺地東北部進行過兩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共揭露350平方米。2017年7月開始徐州博物館再次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共布探方13座、探溝3條,實際揭露1230平方,揭露出房址14座、灰坑63座、灰溝7條。出土商代至明清多個時期的大量遺物與動植物標本。包括有銅器、陶器、石器、骨角器等,可見器形有銅削、銅箭鏃、陶鬲、陶盆、陶簋、陶罐、陶豆、陶拍、陶墊、陶紡輪、陶網墜、石刀范、石刀、石鏃、石錛、石鐮、礪石、卜骨、骨鏃、骨笄、骨錐、骨匙、蚌鐮、角錐、獐牙、獸牙、鹿頭骨、鹿角、碳化谷物等。
廟臺子遺址主體是商周時期遺存,根據考古發掘資料顯示,遺址可分為早晚三期,遺址第一期發現有多條水溝和大量房址,第二期發現有較為完整的紅燒土聯排式房址,布局完整,第三期發現有多處房址。廟臺子遺址對于研究蘇北地區商周時期的文化面貌有著重要的意義。(徐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