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
漢畫像石上的孔子與魯禮文化拓片展
展覽時間
2023年4月1日—2023年4月21日(逢周一閉館)
展覽地址
徐州博物館內徐培晨藝術館
主辦單位
徐州博物館
濟寧市博物館
前 言
濟寧,是“孔孟之鄉 運河之都”,素有“天下漢碑半濟寧”“濟寧漢畫甲天下”之盛譽。境內漢碑藏量全國第一,漢畫像石2000余石,內容包羅萬象。
徐州博物館與濟寧市博物館聯合舉辦《漢畫像石上的孔子與魯禮文化拓片展》,精選濟寧市博物館150幅漢碑、漢畫像石拓片,在徐州博物館進行展出。本展覽立足漢碑漢畫內容,以碑刻文字和圖像為載體,展示兩千余年的“魯禮”文化,以期觀眾通過展覽,領略獨具魅力的傳統禮儀文化。
第一部分
漢畫像石
漢代畫像石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筑上雕刻畫像的建筑構石。漢代人以石為地,以刀代筆,描繪出漢代現實生活、喪葬習俗和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表現出大漢王朝強盛雄渾的國風和博大開放的胸懷,畫風質樸、主題鮮明、富有民族特色,被譽為“漢代歷史的畫卷”。畫像雕刻內容包括現實生活、神仙祥瑞和宇宙天界。反映出漢代人的宇宙觀、升仙思想以及享受美好現實生活的強烈愿望,其中既有崇尚儒家出仕致用思想下積極的入世思想,又包括道家神仙學說影響下的升仙幻想,妙趣橫生地描繪出漢代的神仙信仰和理想追求。
濟寧漢畫像石的題材內容十分廣泛,大致可以分為神仙傳說、歷史故事、社會生活三類;藝術風格以質樸厚重見長,古風盎然。濟寧市博物館畫像石古拙樸素,極具抽象浪漫之美;鄒城畫像石夸張大膽,雕刻大刀闊斧、粗狂豪邁;微山畫像石雄渾蒼健,獨具陽剛之美;嘉祥畫像石精致細膩,線條流暢飛揚。前人有云:“唯漢代藝術,博大沉雄”,“唯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第二部分
魯禮
魯禮,學術界廣泛認為是魯國的禮法或禮儀制度。魯國作為周朝的同姓“宗邦”國,肩負著傳播宗周文化,推行周朝禮樂的使命。周禮作為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范,在魯國得到最為系統、嚴格的傳承,“周禮盡在魯”,各國諸侯了解周禮也往往到魯國學習。
“魯禮”的形成有其歷史淵源,從西周建立到春秋諸侯爭霸,再到戰國群雄并起,周王室王權逐漸式微,各諸侯國也由開始的尊王發展到后來的“政由方伯”、“禮崩樂壞”,周禮在各諸侯國的推行與遵循也漸行漸遠。但是,魯國在這一社會變革中,卻一直秉持著周禮,并逐步吸收、借鑒、發展了自成體系的“魯禮”。 魯禮因襲周禮,二者之間存大同而小異,魯禮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其內容包括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五禮,另外還有殷禮、夷禮、王禮這一區別其他諸侯國的禮制內容。
第三部分
漢代碑刻
漢碑是漢代人用以表墓、追頌死者生平事跡或祭祀神靈等重要行為的原始石刻文字,是研究漢代人生活習俗、思想意識以及歷史事件、文字演變、書法藝術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資料。濟寧漢碑既有雍容華貴的廟堂藝術極品,也有率意純真的民間作品。其書體藝術或鴻篇巨制、莊嚴肅穆,或信手揮灑、輕松活潑。這些漢碑不僅彰顯“大漢氣象”的共同性,而且富有個性特點,呈現出瑰麗多彩的藝術神韻和文化魅力,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濟寧漢碑,雖經歷史滄桑,佚失不少,但保留至今的仍有38種之多。在濟寧范圍內,其中曲阜孔廟20種、濟寧市博物館漢碑室10種、鄒城孟廟2種、嘉祥武氏祠4種、汶上1種、微山1種。在這些碑刻中,西漢碑刻8種,東漢碑刻30種,占全國漢碑總量的半數以上,素享“中國漢碑半濟寧”之譽。
展品欣賞
泗河撈鼎 東漢
喪葬圖 東漢
迎接車騎 東漢
車馬出行 東漢
孔子見老子 東漢
除蠱三闕格斗 西漢
仙人出行 東漢
泗河撈鼎 東漢
舞樂騎虎擊鼓 東漢
西王母 東漢
東王公 東漢
萊子侯刻石 西漢
荊軻刺秦王 東漢
(撰稿:趙珵珵 審稿:宗時珍 發布: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