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徐州沛縣創新產業園一期漢代墓地考古發掘
項目負責人:吳公勤
匯報人:劉娟
沛縣創新產業園一期工地位于沛縣政府西側。2022年1月~2月,共計清理墓葬17座。漢代墓葬16座,墓葬形制有土坑墓1座、石槨墓7座、磚室墓8座,共出土器物45件(組),以泥質陶器和釉陶器為主,還有少量的銅器、鐵器、滑石器等。另有一座為明代墓葬。大部分墓葬遭破壞嚴重。
漢代墓葬以M8為例,墓葬槨室長2.2、寬0.7、深0.64米,槨室蓋板為大小不同的兩塊石板拼合而成,側板均為整塊石板,底板裂為多塊。墓主人頭向東北,殘留頭骨、肢骨等。北擋板有畫像,為糙面陰線刻,為兩株常青樹,樹上各立一鳥。
明代墓葬M1,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合葬墓,方向350°。墓坑內東西并列兩具棺木,東棺墓主人為男性,西棺墓主人為女性。該墓地面設施齊全,包括墓碑、碑座、香爐座、祭祀建筑等,根據墓碑知道該墓葬為陶伯達夫婦合葬墓。
6、徐州前周窩墓葬群考古發掘
項目負責人:耿建軍
匯報人:劉娟
前周窩墓地位于徐州銅山區珠江西路南側、華山路西側,金地格林世界建設項目地塊內,原址屬前周窩村。2022年6月至今,徐州博物館組織對該地塊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
本次共發掘漢代墓葬8座,有土坑磚室墓和磚石混合結構墓兩種,大部分為磚石混合結構墓。所有墓葬均為東西向,且帶有斜坡墓道,墓道朝西。以M3為例,M3為磚石混筑多室畫像石墓,由墓道、墓門、前室、耳室、中室門、中室、過道、后室構成,通長12.3米、殘高1.8米。墓室部分多為磚砌,墓門、過道多為石砌,且多有雕刻畫像,共發現畫像石23塊,多采用減地淺浮雕技法。畫像內容包括祥瑞鳥獸類、人類生活類和幾何紋飾類三大類。墓內共計出土遺物20余件(組)。
前周窩墓地墓葬排列有序,為東漢時期的一處墓群,其中畫像石是近年來徐州地區考古出土畫像石數量多、內容豐富、石質好且保存較好的墓葬,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
7、徐州地鐵2號線物資市場站配套項目明代遺址考古發掘
項目負責人:呂健
匯報人:謝威
徐州地鐵2號線物資市場站配套項目明代遺址位于鼓樓區黃河北岸、中山北路東側,距明徐州城北城墻約250米,在徐州地鐵2號線物資市場站配套項目施工中發現。
遺址發現于現地表下11至14米。發現大量的建筑基址,包括房址4組,道路2條,碼頭1處,院落1處以及大量石砌墻體,還發現有灶臺、灰坑、臺階等遺跡。出土遺物以陶瓷器為主,另發現有少量鐵器、石制品和骨角制品,均為生活用器。瓷器以青花瓷器為大宗,陶器多為釉陶器。根據地層堆積和出土遺物判斷,遺址可分為四期,均為明代遺存。
遺址中部為一條略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從地層堆積可看出河流因受黃河水患影響河床不斷抬高,因此原處于河道東側及北側的石砌建筑不斷進行修整、增筑,并延續使用,形成“路下路”“墻下墻”的現象。根據石砌建筑的形制及所處的位置判斷該遺址應為一處黃河岸邊的碼頭建筑遺存。在碼頭遺存周圍,分布著諸多建筑遺存,而且多采用石塊壘砌,從房屋開間、柱礎、墻體厚度、道路情況看,該處建筑規格較高,應為官營建筑基址。
明正統本《彭城志》:“遞運所在城北半里,洪武二年建,額設紅船六十四只,船夫五百九十七名,防夫六十名。”該遺址或與明早期設立的遞運所有關。
8、徐州土山二號墓漆木棺遺存實驗室考古
項目負責人:李宗敏、趙曉偉
匯報人:李宗敏
土山二號墓東漢時期分封于徐州的諸侯王陵墓,獲“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重要的收獲之一就是發現目前國內保存較好的東漢時期的漆木棺遺存。漆木棺共3套5具,其中棺3套,載柩車(輁軸)2套。為最大限度提取文物信息,對葬具遺存采取實驗室考古與保護。
墓葬東徼道發現漆木棺1具,為單棺,棺體南部遭盜墓者破壞,棺身殘存漆灰層比較厚,內外髹飾朱漆,外壁東西側板鑲嵌玉石璧,形制清晰。墓葬后室東西并列2具漆木棺,棺內外壁刷不同厚度、不同層次的漆灰,灰層內外壁髹朱色漆,棺身可見青綠、白色、黑色彩繪,花紋殘存,棺外壁表面繪白色云氣紋痕跡,可見殘存神獸紋飾,棺側板沿口有幾何形紋飾。東棺棺內有殘存人骨。每具漆木棺下各有一載柩車(輁軸)。
漆木棺遺存采用“實驗室考古”的工作理念,包括考古清理、檢測分析、保護處理、復原研究等步驟。主要借助三維掃描、超景深、掃描電鏡X射線熒光分析(XRF)及多學科檢測分析等科技手段。實驗室考古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
西側“輁軸”復原示意
棺板拼合復原示意圖
9、內蒙古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田野考古培訓
匯報人:鄭洪全
2022年7——11月,我館考古部鄭洪全參加了“2022年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實踐訓練班”,本屆實訓班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主辦。田野考古實訓班依托遼上京遺址考古發掘工地田野實踐,并結合《田野考古工作概論》的授課和研討等形式,力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利用晚上時間授課、研討,共同切磋田野考古發掘方法和工作理念,讓學員能夠掌握勝任考古項目負責人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文物局加速培養田野考古專業人才隊伍,提升全國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整體水平的要求。
鄭洪全結合培訓學習情況,與大家分享了城市考古的做法以及對考古工作的感悟。
(撰稿:劉娟、劉超 審稿:原豐 發布: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