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這一主題反映了當今博物館對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認識。5月17-19日徐州博物館結合疫情防控和相關工作要點,開展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線上、線下和宣傳活動,吸引公眾參與。
一 線下活動
(一)“徐博之友”公眾考古活動
5月18日上午,“徐博之友”預約觀眾15人來到土山二號墓,由徐州博物館考古所耿建軍主任現場進行講解,大家近距離觀摩考古隊員發掘工作,了解考古隊員工作的場景,揭開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紗。土山漢墓的發掘工作已經進入到最關鍵的階段,通過部分出土文物和遺跡現象,逐漸展現出較為清晰的墓葬結構和墓主人身份信息,“徐博之友”們通過耿主任的講解,了解到考古發掘工作的嚴謹細致、科學規范和最新發現成果。
(二)館長、專家導賞活動
5月17下午徐州博物館副館長原豐帶領預約觀眾領略徐州5000年歷史長河,詳述徐州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的發展歷程。
5.18下午副館長劉照建帶領預約觀眾了解徐州博物館文物陳列如何展現漢代楚國王室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上的強盛和徐州漢文化深遠的影響力。
(三)文保科學實驗室預約開放
5月18日下午徐州文保科技中心趙曉偉主任帶領預約觀眾參觀新建成的文物科學實驗室。本次活動以展現文物保護日常工作為切入點,引導公眾參觀文物修復過程,近距離感受文物修復師的日常工作。介紹相關文物修復、X熒光能譜儀、顏色測量儀、超景深顯微鏡、化學實驗室等相關應用。讓參與者了解文物出土時的狀況、修復過程,加深對文物修復工作的認識,激發公眾文物保護的意識。
(四)“家有寶貝”文化藝術品鑒賞
5月18日再徐州博物館休閑庭院東側藝術品咨詢中心,徐州博物館和徐州收藏家協會的專家們為文物收藏愛好者提供義務咨詢,開展銅器、錢幣、陶瓷、書畫、琺瑯等類藝術品的鑒賞和收藏知識普及。
(五)“國潮漢風·徐博之夜”——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活動
5月18日晚間在徐州博物館休閑庭院開展的“國潮漢風·徐博之夜”——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活動,展示了漢樂、漢禮、漢服、漢舞等精彩內容。展演中,7臺機器人按照設定的程序,跳起了漢代舞蹈。此為徐州博物館與徐州木牛流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針對青少年的新產品。文化+科技的全新結合,引得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二 線上活動
(一)云游徐博,網上看展覽、賞文物、聽故事
內容:
(1)在網站、微信平臺推出徐州博物館VR虛擬漫游系統、3D文物鑒賞系統、古彭遺珍導覽小程序、徐州博物館樂舞俑3D組合展示小程序。
(2)在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線上平臺以及徐州博物館微信公眾平臺、徐州廣播電臺開吧平臺推出《徐州寶藏》節目,觀眾可以在線收聽徐州博物館精品文物背后的精美故事。
(3)通過微信、網站整合推出《國寶發現·漢魂徐州》專題紀錄片。
(二)新華網直播館長解讀徐州歷史文化
(三)青少年教育云課堂
疫情防控期間,徐州博物館相繼推出了“漢家日常”“古彭尋蹤”“宅家游世界”等主題的青少年系列網絡課程。目前正在繼續制作“中國古代文字與典籍”“中國古代歷史人物”“徐博云教育課堂”等系列微課。
三 系列宣傳
(一)館區氛圍
在館內張貼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海報和宣傳品,免費向觀眾發放宣傳冊。活動當天徐州博物館準備了《漢風物語——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文化人——徐州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課程集萃》《徐州抗戰文獻圖集》《滄海一粟——劉海粟作品展圖集》《古俑煥彩——徐州博物館館藏歷代陶俑》等歷史文化類書籍贈送給觀眾朋友。
(二)自媒體平臺
徐州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微博,志愿者抖音等平臺均會集中開展宣傳活動。結合今年“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這一主題,鼓勵更多公益組織和特殊群體走進博物館,或與博物館建立聯系,疫情過后徐州博物館還將聯合公益組織舉辦扶貧、社教、研學、展覽等活動。
(三)主流媒體平臺
內容:聯合新華網、江蘇交廣網等開展“2020 年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直播活動”“我為國寶點贊”第三季融媒體等系列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