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吳公勤,徐州博物館(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州市文物專家庫成員,具有國家考古發掘領隊個人資質,主持或參與了大量的古遺址、古墓葬的考古發掘項目。
主要研究方向:漢代考古。
水山位于徐州市區北約3公里,為較大的石灰巖山丘,海拔98.8米。水山北邊是鼓樓區九里辦事處劉樓村,西邊是米山和簸箕山,南鄰火山、九里山。2007年3月12日,徐州博物館接群眾報告,在水山頂部有一古墓被盜掘,經過現場勘察,盜洞為長方形,東西長1.0米,南北寬0.8米,深約6.5米,在盜洞內發現一些陶器殘片,確認是一座漢墓。經報請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后,2007年3-4月徐州博物館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因過去在水山已經發掘了三座漢墓,故該墓編為水山四號漢墓(以下簡稱:M4)?,F將發掘情況簡報如下:
水山M4位置示意圖
一、墓葬形制
M4為石坑豎穴墓。封土現存直徑約30米,殘高0.8-1.2米。豎穴內用棕紅色粘土夯實,夯土土質不甚純凈,夾雜一些碎石子,夯層清晰,夯層厚8-10厘米。豎穴南北長4.6,東西寬3.2,深7.3米。正南北向。豎穴壁開鑿較規整。在距墓口5.3-5.7米處有一層封石,為六塊長2.8-3.0米、寬0.72-0.75米、厚0.2米的長方形條石南北向平鋪。盜洞位于南側第二塊封石中部。豎穴底部四周有碎石子砌成的高0.7米的二層臺,東、南邊臺寬0.8米,北邊臺寬0.6米,西邊臺寬0.7米。其中間為槨室。槨室長3.2,寬1.7米。內置一漆木棺,已朽。從棺木朽痕看,木棺外壁髹褐漆,內壁髹紅漆,棺殘長2.1、寬1.1米,棺板厚約8-10厘米。
水山M4平面圖
水山M4剖面圖
南部被盜擾。棺內有腐朽嚴重的尸骨1具,除南部被擾動外,其余部分僅見大體輪廓,頭向南。隨葬品集中放置在二層臺和漆棺之間,陶器有鼎、盒、壺、鈁、繭形壺、罐、灶、盆、勺及男女陶俑20余件,此外棺西側有2件石璧,北側有1件鐵钁。
水山M4遺跡分布圖
二、出土遺物
M4出土隨葬品較豐富,有陶器、石器、鐵器等共36件(組)。
(一)陶器
33 件(組),有鼎、盒、壺、鈁、繭形壺、罐、鐎盉、灶、盆、勺、磨、井、倉、餅以及男女立俑等。均為泥質灰陶。
水山M4出土陶器
水山M4出土陶俑
(二)其他
3件(組),有石璧2件及鐵钁1件。
三、結語
水山四號墓為石坑豎穴結構,是徐州地區西漢中小型墓葬的常見形制。鼎、盒、壺、鈁、繭形壺是本地區西漢早期墓葬的典型陶器組合,在隨葬的模型明器中,灶為長方形且有雙灶眼,倉為圓倉,井較小且飾有乳釘紋,磨為方盤磨且有磨架,具有明顯的西漢早期的特征。小陶俑是西漢早期身份較高者的典型隨葬品,徐州多有出土,如后樓山西漢墓、米山漢墓、韓山漢墓、宛胊侯劉埶墓、東甸子西漢墓等。因此水山四號墓的時代應為西漢早期。
水山四號墓位于山頂,豎穴開鑿較規整,豎穴內有一層石板封堵,雖被盜擾,仍然有大量的陶器和20余件男女立俑隨葬,隨葬品較豐富。墓主應為級別較高的官吏。
本文由作者據原文精簡,原文刊登于《淮海文博》(第1輯),科學出版社,2018年
淮 海 文 博
《淮海文博》是徐州博物館主辦的學術性系列叢書,是打造淮海經濟區“科教文化中心”的重要載體。徐州兩漢文化資源豐富、漢代歷史文化研究成果豐碩,該叢書立足徐州,面向全國,重點關注淮海經濟區文博工作的新發現新成果,通過挖掘本地區豐富的歷史資源和人文內涵,推出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學術精品,實現從文化傳播到文化創造、從文化選擇到文化建構的雙重超越,從而促進淮海經濟區文博行業的繁榮。
征稿范圍
《淮海文博》征稿范圍包括文物學、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歷史學、區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尤其關注有關漢代文物、考古、歷史方面的學術成果。
聯系方式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和平路118號徐州博物館《淮海文博》編輯部
郵編:221009
電話:0516-83804415
聯系人:繆華 謝硯文
投稿郵箱:huaihaiwenb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