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曉軍,男(1979—),徐州博物館館長、黨支部書記,江蘇省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漢代物質文化、博物館管理
近年來,徐州博物館在匯聚公共服務要素、盤活公共服務資源、拓展公共服務空間、做響公共服務品牌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以創建國家一級博物館為引領,厚植“打開圍墻、開門辦館”理念,創新公共服務方式和手段,提高公眾參與度和認同感,努力擔當起傳承發展徐州優秀歷史文化重任。
一、堅持系統化“博物館讓生活更美好”,是新時代博物館人肩負的新使命新追求。在新的起點上,文博工作者必須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導向,強化使命擔當,推進理念創新、科技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社會效益,讓文化資源在更大程度上釋放活力、展現魅力、增添動力,為人們的美好生活增光添彩,真正把博物館建成人們共享的精神文化家園。構建,集聚博物館公共服務要素
一是推進硬件設施建設。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則,2012年完成博物館“四位一體”改擴建工程,徐州博物館現由西漢采石場遺址、土山東漢彭城王墓、清乾隆行宮和陳列樓四部分組成,集國保、省保和市保單位與文物展覽于一體,形成了以漢文化為鮮明特色的考古遺址和博物館展示區。
二是強化組織機制運行。2017年成立徐州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整合藏品、考古、陳列、文保、科研、文創等業務部門優勢力量,集聚全館資源開展社會教育工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區別于一般講解員的社會教育員2名,專職從事社會教育工作。
三是突出人才能力提升。研究制訂在編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改革管理辦法,通過搞活分配機制和管理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研究制定聘用人員崗位及薪酬管理辦法,根據崗位特點,綜合學歷、工作年限、職稱、特殊技能等要素進行層級化管理,促進聘用人員業務素質有效提升。
四是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徐州博物館搶抓發展機遇,“四位一體”改擴建、陳列布展和展廳提升改造等項目均列入市城建重點工程,智慧博物館項目列入2018年度為民辦實事工程,均由市財政撥款;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年均爭取國家和省市各類文博專項扶持資金500余萬元;積極籌劃成立徐州博物館“珍保基金會”,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二、堅持品牌化打造,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溫度
一是利用展覽講好徐州故事,打造“漢風新韻”展覽品牌。一方面,精心策劃實施了“講徐州故事 譜漢風新韻”——漢代文物系列外展。2017年以來,陸續在美國紐約、舊金山和德國柏林、沙特等地舉辦境外展7個,特別是“楚王夢:玉衣與永生——徐州博物館漢代珍藏展”為徐州博物館首個獨立策展、首次走進美國的展覽。另一方面,積極嘗試建立策展人制度,先后舉辦的帝國“景”致——漢景帝陽陵出土文物特展等10余個特展,共吸引觀眾超過30萬人次。
二是樹立“文化+創意+生活”理念,打造徐博文創品牌。推出“彭博堂”“徐博文創”“文博齋”等商標品牌,借力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多家文化企業,開發生產文物復仿類、旅游紀念品類、圖書郵品類、實用紀念品類、辦公用品類、學生文具類等七大類文創產品近500余種。2018年3月以徐州博物館為主陣地的第二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被列為2018“贏在徐州”全市16個分項賽事之一,推動一批優秀文創作品轉化為文化產品。
三是以弘揚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為主旨,打造徐博社會教育品牌。2017年徐州博物館接待海內外觀眾共63萬余人,創建館以來參觀人數新高,也為開展不同層次的社會教育奠下厚實基礎。創辦“徐博講壇”,先后邀請白云翔、唐際根、王海龍等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來徐講座,將博物館打造成徐州歷史文化的城市會客廳。培樹“古彭尋蹤-青少年教育活動”品牌, 2017年編輯出版科普類書籍《漢風物語——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土山漢墓“公眾考古”活動入選2014—2016江蘇省公眾考古示范項目;《美麗的漢服》《土山漢墓探秘和爸爸媽媽一起學考古》”等系列活動獲江蘇省博物館教育課程十佳教學設計。
三、堅持數字化推廣,豐富博物館公共服務內涵
二是開展數字化保護,多維度詮釋徐州漢代精品文物。2018年7月國家文物局批復了《徐州博物館漢代精品文物數字化保護方案》,該項目擬將徐州博物館漢代精品文物,綜合應用圖像和點云數字化技術進行采集,獲取二維高清圖片和三維數據模型,進行數據加工、內容編輯、素材分析、信息發布和檢索利用等,通過展廳現場的多媒體展陳展示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傳播手段,使徐州博物館漢代精品文物得到多維度的深入詮釋。
三是加快智慧博物館建設,搭建數字服務新平臺。2018年“智慧徐州博物館”項目被市委市政府列為全市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擬建設徐州博物館數字資源庫系統,集成的博物館信息資源管理平臺,體現博物館智慧服務、智慧保護、智慧管理的多種應用服務信息系統。分別建設徐州博物館文物數字資源系統、徐州博物館數字展廳系統、徐州博物館數字體驗區。
四、堅持社會化融合,拓展博物館公共服務廣度
一是建立理事會監事會,實現管理機構社會化。2015年12月徐州博物館成立理事會,出臺《徐州博物館章程》,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副理事長。三年來,徐州博物館理事會運行良好,實現科學化規范化運行。2018年2月組建成立了徐州博物館監事會,標志著理事會決策、管理層執行、監事會監督“三位一體”管理體系全面形成。
二是與社會機構互動交融,實現服務主體社會化。積極與業內單位互動,通過舉辦專業培訓,學習先進經驗,與行業同仁共同提高。2017年9月徐州博物館承辦全國文博系統專業人員漢代玉器鑒定及辨偽培訓班;2017年10月與常州博物館聯合承辦了“2017年江蘇省博物館保管工作經驗交流會”。積極走進學校,大力實施館校聯動。徐州博物館已與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11所院校、25個教育團體組建德育共建單位,每年有近20萬名中小學生來館參觀學習。徐州博物館定期派遣學者與社會教育員走進各個學校, 2017年以來,《春秋歷史話精神》《中國古代體育故事》等數十項課程先后走進學校,有超過3萬名學生參與其中。
三是主動融入媒體陣地,實現信息宣傳社會化。徐州博物館先后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海外部、香港《大公報》、英國雄獅電視臺、鳳凰衛視《天工博物》欄目等眾多媒體與宣傳機構來館采訪拍攝,宣傳徐州歷史文化。《中國文化報》《徐州日報》作了“講徐州故事 譜漢風新韻”系列外展專題報道。與徐州廣播電臺合作制作《徐州寶藏》系列廣播節目,已制作展播12期,并被省文物局微信平臺全程轉載。
本文由作者據原文精簡,原文刊登于《淮海文博》(第1輯),科學出版社,2018年
淮 海 文 博
《淮海文博》是徐州博物館主辦的學術性系列叢書,是打造淮海經濟區“科教文化中心”的重要載體。徐州兩漢文化資源豐富、漢代歷史文化研究成果豐碩,該叢書立足徐州,面向全國,重點關注淮海經濟區文博工作的新發現新成果,通過挖掘本地區豐富的歷史資源和人文內涵,推出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學術精品,實現從文化傳播到文化創造、從文化選擇到文化建構的雙重超越,從而促進淮海經濟區文博行業的繁榮。
征稿范圍
《淮海文博》征稿范圍包括文物學、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歷史學、區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尤其關注有關漢代文物、考古、歷史方面的學術成果。
聯系方式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和平路118號徐州博物館《淮海文博》編輯部
郵編:221009
電話:0516-83804415
聯系人:繆華 謝硯文
投稿郵箱:huaihaiwenb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