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20/11/7 9:30:00
活動地點: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年齡要求:年齡不限
講座內容簡介:
青銅器是中國公認的傳統文化載體,亦是古代最高科技的體現,青銅器范鑄技術,是中國先民自創的一套完整體系,其工藝既具體又繁復,并涵蓋諸多學科,例如冶煉技術、成份分析、產地來源、金相結構等。例如早期用石范制作型腔,其思想借用到泥范鑄造;再如戰國銅鏡的紋飾拚兌技術,借用東周青銅器紋飾制作思想。
青銅器模擬實驗,是認識青銅的直觀體現,理論固然重要,但不能說明工藝如何制作的、特征如何產生的,以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必須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實驗以館藏品為依據,出土模范為參考,以模擬制作為核心的三重論證法,從中認識青銅器的范鑄結構。商周范鑄工藝一脈相承,萬變不離其宗,技術相同做法不同,大量信息對應在不同時期的青銅表面,工藝起到了對外交流的積極作用。
經過多年試驗,“古法范鑄”工藝被重新發掘展現于世,填補了國內一項空白,在此基礎上又不斷的反復實踐,終于首次在國內建立了古代青銅器“模范”工藝的理論框架,并在范鑄工藝實踐中得到驗證,通過青銅器表面特征、及做相關模擬實驗發現,范鑄工藝在制作過程中,學科交叉觸類旁通,這就是青銅范鑄工藝的重要性。自95年始,范鑄工藝陸續得到多家大學及學者關注并參與實驗,從中獲取各種實驗數據,在教學方面擴展了視線,使工藝應用在不同的領域。
主講人簡介:
董亞巍,鄂州市博物館副研究員,從事鑄造行業三十余年,歷任鄂州市博物館復原復制研究所所長,博物館副館長,名譽館長。
董老師建立了國內唯一的青銅器范鑄實驗基地,為中國青銅器的范鑄研究做出了開篇性導論,發表論文五十余篇,從實踐中摸索出斷層兩千年的銅鏡范鑄工藝,之后研究青銅器范鑄工藝。專著兩部《中國古代銅鏡工藝技術研究》《范鑄青銅》,其錢幣模擬實驗成果曾獲得國家部級獎,近年來通過模擬實驗,理清了諸多問題,并理論結合實際得出諸多新穎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