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20/1/19 14:03:21
活動地點: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年齡要求:年齡不限
主講人:劉志賢
地 點: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時 間:2020年1月19日(周日)下午14:00—16:00
節 氣:大寒 (2020年1月20日)
適合人群:書法研習愛好者(年齡不限)
大寒,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茲大寒一過,新一年的節氣就又輪回來了。大寒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和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徐州博物館從這個冬去春來的節氣開始,就要開啟2020年度重要的一項系列課程《國潮漢風:二十四節氣里的中國漢字》啦!課程將以全年二十四個節氣為時間節點,以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為主線,開設概論、甲骨文、金文、小篆、漢隸、封泥、篆刻、魏碑、楷書、行草、古籍和漢字藝術等12個專題24場課程。
集甲骨文印“春夏秋冬”
集甲骨文印“大寒”
集漢簡印“大寒”
講座內容簡介:
你知道漢字是誰創造的?你知道歷代漢字總共有多少嗎?本期講座劉志賢老師將通過漢字“三大特征”及其發展史上“三件大事”,綜述漢字的起源、漢字的造字方法、歷代字體的演變以及漢字在世界文字之林中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象形字
主講人簡介:
劉志賢,1960年生,又名至賢,號冷眼齋。山東省棗莊市人。副教授,篆刻家,中國漢畫學會會員,徐州甲骨文研究會會長。長期從事甲骨文和漢文化研究,2001年,現代刻字《玄牝之門》參加中國書法家協主辦的“全國第四屆現代刻字展覽”;2004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文化獎”;2005年,中華鐵路全國總工會授予“火車頭職工藝術家”稱號;2019年,撰寫完成學術專著《釋紋解字》。
小編在和劉志賢老師交流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劉老師對漢字的癡迷和喜愛。他把“漢字”做朋友,去理解甲骨文的結構,去研究漢字的變化,為制作封泥去河邊尋找泥土,為教小朋友課程精心制作教材。用他自己的總結“雅興忽來,喜捉刀治石、斬磚成硯、克隆封泥、仿制碑版;教書之余,輒把玩殘磚斷瓦、觀賞良石精搨、品味楚風漢韻;吾鄉吾土,賜之厚矣!”正是對故土的熱愛、對文化的熱愛,讓劉老師與金石文字結緣,三十余年來深入鉆研。
課程導讀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并先后產生了“四大古老文字”:(1)5500年前兩河流域(伊拉克境內)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字;
(2)5000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圣書字;
(3)4000年前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人創造的印章文字;
(4)3300年前黃河流域殷商人創造的甲骨文。
2017年11月2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發布消息,我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金文“公”的造字過程
甲骨文上兩豎或八字,是大腿內側輪廓——“公”乃裸男“龜頭”之特寫。史前巖畫和彩陶中,“男露其牡”現象屢見不鮮。
金文“公”字原型
字體演變:
(1)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古文字。
包括兩類:(1)殷商甲骨文;(2)西周甲骨文。
(2)金文(鐘鼎文):是商周時期鑄(或刻)在鐘鼎等銅器上的古文字。
包括兩類:殷商金文、周代金文。
(3)古文(戰國古文字)
(4)小篆:包括兩類:秦篆、漢篆。
秦詔版:“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 秦封泥:“皇帝信璽”“樂府”
(5)隸書:
1、古隸——指戰國秦簡牘文字、西漢早期簡帛文字。
2、今隸——指西漢中期之后的漢簡、漢碑等文字。
戰國《云夢睡虎地秦簡》
東漢《曹全碑》拓片
楷書、行書、草書……
字體演變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