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23/8/22 10:00:00
活動地點: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年齡要求:5-10歲
活動報名
時間:2023年8月22日上午10:00-11:30
材料費:50元(小程序僅用于預約報名,報名成功后,于活動當天現場繳費)
地點: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對象:5-10歲 (可由一名家長陪同)
名額:20人
報名方式: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預約
知識背景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愿、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七夕節發源于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于天上的鵲橋相會。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牛郎星和織女星在哪里嗎?在七夕這一天這兩顆星球真的會相遇嗎?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的由來及習俗
2、學習宇宙知識,認識牛郎星和織女星,制作太陽系模型
3、了解雨傘的歷史及力學原理,巧手繪制屬于自己的彩繪雨傘
古代的人們舉頭望天,對浩瀚的星空產生無限遐想,由此也編織出無數神話傳說與美麗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就來自于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那么你知道這兩顆星星相距多遠嗎?他們到底是怎樣的兩個星球呢?他們到底會不會相遇呢?
1、通過觀看視頻、了解七夕節的由來及習俗
2、學習宇宙知識,認識牛郎星和織女星,制作太陽系模型
在神話傳說中,牛郎和織女中間隔著一道銀河,每年只能通過鵲橋相會,而真正的宇宙中,牛郎星和織女星同樣遙遙相望,永遠都無法相會。根據相關研究,牛郎星與太陽系有16光年的距離,而織女星有25光年左右的距離,如果未來人類能夠進行光速飛行,或許可以登陸這兩個星球一睹究竟。然而,科學家們借助于先進的天文儀器探索后發現,牛郎星表面的溫度高達7000℃,而織女星的質量就有太陽的2.1倍之多,遠遠超過了人類可以接受的范圍哦。那么他們到底是兩顆什么樣的星球呢?會發光發熱嗎?
讓我們一起贛州宇宙的浩瀚,走進銀河系,制作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吧
3、了解雨傘的歷史及力學原理,巧手繪制屬于自己的彩繪雨傘
雨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
早在公元前11世紀,周朝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遮雨的工具,由獸皮或者植物葉子制成的,形狀也不像現代的傘,而是類似于蓋子或者帳篷。到了公元1世紀,漢朝時期,人們開始使用用蒲葉或者紙制成的遮雨工具,這種工具被稱為“油紙傘”。油紙傘的制作工藝逐漸改進,到唐朝時期,油紙傘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使用的遮雨工具,不僅可以防雨,還可以防曬。到了17世紀,歐洲人開始使用折疊式傘,這種傘是由鋼骨架和布料制成,可以折疊收納,非常方便攜帶。19世紀末,傘的設計和材料開始逐漸改進,出現了更加輕便、堅固、美觀的傘,成為了現代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藏在雨傘里的科學吧!
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那么豐富的知識,我們可以用所學的知識創作一個作品嗎?小璐老師為大家帶來了透明雨傘和丙烯顏料,讓我們繼續學知識,繼續創作吧!
老師會帶領小朋友親手制作宇宙主題彩繪雨傘,體會傘的結構及力學的原理,感受“宇宙之浩瀚,人類之偉大”。
最后由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家長感言,教師總結。
8月22日10:00-11:30讓我們跟隨小璐老師一起變身宇宙探險家,探究科學奧秘,學習科學知識,制作屬于自己的創意作品吧。